【导读】对于抽动症的治疗让我们很多家长伤透了脑筋,药物治疗、康复训练治疗、针灸治疗想必我们家长都尝试过,甚至有些家长还会采用一些偏方给孩子治疗。可是时间却告诉我们家长传统治疗方法虽然可以缓解抽动症症状,但是效果甚微,长时间下来,孩子的抽动症没见好转,反而还出现了其他方面的一些影响,这让我们很多家长都对治疗失去了信心,甚至有些家长还放弃了治疗,到底什么方法治疗抽动症能够取得好的疗效呢?
抽动症治疗,家长您选对时机了吗?
抽动症是一种发育行为异常疾病,发病周期长,主要以其短暂、突发、多发等异常特征出现在儿童身上,如挤眉眨眼、撅嘴、扭颈、耸肩、清嗓子等等。一些家长在认为抽动症不是什么大毛病时,其实已经步入了误区。家住韶关的王女士反应:自从孩子出现眨眼、抖手的情况后,因为出现的少,责备再三后,以为孩子会好,直到孩子每天以7到8次出现面部抽搐,抖手厉害的时候,才警惕到去医院检查。
家长警惕:抽动症不是小毛病,不能以责骂的方式矫正,而应该尽快带孩子到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就诊。经过对行为体征评估、心里分析、神经递质仪的检测来判断孩子病情的轻重,医师表示,抓住较佳时机治疗抽动症,孩子是能够早日恢复健康的。
抽动症治疗,家长您选对方法了吗?
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,常见的有以下几种:
西药治疗: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见效虽快但不能治疗,必须长期用药且影响明显,一旦停药病情会加重。长期用药,可能导致儿童营养不良,影响骨骼生长和发育,甚至会将多动症演变成一种精神恶疾。
中药治疗:大量临床实践证明,口服中药只要辩症准确、坚持服用,可以取得显著疗效。但是中药治疗时间较长,见效慢,口感差,儿童往往因中断疗程导致病情反复。
针灸治疗:容易出现酸、麻、肿、胀或不舒适感,个别儿童会发生晕针或过敏反应。
多学科联合干预明确诊断病因科学治疗
多学科联合干预是集发育行为科、小儿神经科、小儿内分泌科、儿童保健科、儿童康复科、营养膳食科等多学科医师联合会诊,中西医结合治疗、物理治疗、康复训练等相结合,从诊断上查明致病因素,多学科联合提出治疗和营养方案,进行联合干预。